国际档案日∣聊聊宿迁饮用水的历史

 新闻资讯     |      2025-06-10 10:48:59

档案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在第18个国际档案日让我们一起翻开“水”的卷册去看看宿迁饮用水的“前世今生”

水流经之处,烟火生活便开始了

回顾宿迁人的逐水历程,从最早的沿水而居,到后来凿井引泉,再到从骆马湖取水,自来水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滋养着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在影视资料中可窥见旧时人们弓背弯腰到远处挑水的艰辛,此时工业还未兴起,基本不存在工业污染,但河水的主要问题在于微生物污染,河水的即取即饮导致了一些疾病的发生。

挑水

井的出现开启了人类的第一次饮用水革命

80年代以前出生的一些朋友可能还会留存一些关于井水甘甜的记忆。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井水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加之环境污染加重,使得井水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隐退。

手压井取水

1958

宿迁建成第一座水厂,一根陶土水管引来运河之水。宿迁全城人民参与了自来水厂的建设。献砖、造砖、和泥,在锅矿山上造了一座水塔,为了将运河水引到水塔,动员了800多名社员参加工作,整整干了一个月,水厂的建设者们先后试验了挖引水河、竹管、瓦管、陶管引用运河水,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最终于1958年国庆节前一天进行第37次试验后获得成功,“这个土生土长的自来水厂,在国庆节时诞生了”。日供水量为1300吨,宿迁百姓喝上了第一口自来水,宿迁市供水事业由此开启。

新闻报道

宿迁水厂第一座水塔

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0

沐浴着改革春风,城市供水事业蓬勃发展,一水厂先后经三次分别建成1.5万立方米/日、2.5万立方米/日、4万立方米/日三套常规处理工艺系统,日供水能力达到8万立方米/日。

原收费处

一水厂扩建现场

原运河取水泵站

步入21世纪

紧跟城市发展步伐,水厂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热潮。

2005

成立供水营业大厅,开展一站式服务。

原营业大厅

2006年底

新增DN800源水管,实现源水双路供应。

2009

“宿迁市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建设完成,工程包括骆马湖取水口、提升泵站的建设,宿迁主水源从京杭运河水成功切换至骆马湖水,宿迁成为苏北地区首个拥有“双水源”的城市。同年,第二水厂开工建设。

现骆马湖取水泵站

2009年至今

宿迁市大力推进区域供水一体化,实施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城乡饮水顺利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联合水务宿迁供水公司第二水厂一至四期工程顺利建成,供水能力达到43万立方米/日。目前,第二水厂五期工程即将投产运行,届时供水能力将提升至55万立方米/日;同步建成的DN1400供水主管网、河湖连通应急水源项目及一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项目均已投入运行,形成了宿迁市双水源、双水厂、100%深度处理工艺的供水新局面。

宿迁城市供水事业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与百姓需求共振。从1958年到2025年,随着城市新发展格局全面铺就,宿迁城市供水的“血脉”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畅流。

现营业大厅

联合水务宿迁供水公司二水厂

从黑白到缤纷水务人赋予了“水篇章”新的色彩新时代的水务人将追溯历史的印记更加坚定供优质之水的步伐

(行政管理部  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