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需氧量(COD)是环境监测、工业污染源监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污染物参数,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和亚铁盐等,但主要是有机物。因此,COD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评价指标。COD值越大,说明水体受污染越严重,其危害体现在有机物对环境的危害,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由氧、氢和碳元素组成。当有机物排放至环境水体时,以毒性和使水中溶解氧减少的形式对生态系统及环境造成危害,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难降解有机物等。
原先使用的GB/T 11914-1989主要从ISO 6060-89转化而来,已经使用20余年,并经历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现环保部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方法,对其监测方法进行了更新,发布了《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HJ828-2017),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
为此,我们水质检测中心4月初就开展了该方法的学习、更新和确认工作,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对新标准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确认。新标准优化了实验条件,完善标准内容,对取样体积、剧毒试剂的用量、确定方法的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参数,明确质量控制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对新方法的更新确认过程中,检测人员细致学习、深入分析,针对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等各项指标,需要大量的数据来验证,时间短任务急,由于实验过程的连续性,检测人员放弃中午休息时间,做了大量的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确认,确定新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使得本次标准的更新工作及时完成,保证了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水检公司 臧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