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中阅读了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白立新的一篇题为《眼神竞争力》的文章,对于目前的服务领域产生了些许的思考。
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服务,外出游玩、去餐厅吃饭、逛商场买东西……生活似乎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一个过程。
选择一家餐厅,从进门的那一刻起到出门的那一步为止,客户所接受的一系列服务就决定了对这家餐厅的评价。客户所需要的一切都在服务生的引领下完成,客户直接接触的就是服务生。也就是说是这些服务生用他们的服务在诠释着这家餐厅的一切。客户需要为享受的餐饮买单,更确切地说客户是在为享受到的一切服务买单。
白立新文中说到,酒店可以花钱盖大楼、建规章、立纪律;训练服务生的行姿、站姿、坐姿;调教他们的语声、笑声、叫声。服务生微笑时露几颗牙齿都有规定。除了手脚麻利,服务生还要学会动脑,能够针对各种情况,拿出聪明的应对方案。但是要创造流连忘返的客户,除了用手和用脑,必须要用心。
而衡量其用心程度的唯一指标,就是眼神。
作为顾客,你走进一家酒店的时候,用不着在意服务生的姿态、语言、微笑时露出的几颗牙齿,你只需留意他们面对你的眼神,你就能判断这家酒店的服务质量。
从我们自身所经历的、所感受的想想,他所说的是不是很有道理呢?个人非常赞同他的观点,眼神所能传递的内容要远远大于外在肢体和语言的力量。
事实正如他说的,我们普通人是无法掩饰自己眼神的。眼神就是心灵的窗口;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具备与生俱来的感受他人的能力。
眼神是无法训练,无法操纵的,服务关键在用心,用心体现在眼神。
卡耐基说,人的心灵之门是从内部反锁着的,除非他自己愿意打开,别人没有任何办法。你不能强迫员工的眼神,就像你无法强迫别人爱你一样,你也无法强迫你的员工善待顾客,除非他受到了及时的正向激励。而能够鼓励一颗心的,只有另外一颗同样真诚的心。作为老板,如果你服务客户的心灵之门是锁着的,就不要指望你的员工自动打开。
仔细阅读他们的文字,深思他们表达的观点,从中感受他们的思想,重新领悟了服务的内涵。(客户服务部 徐书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