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让我对庐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前些时候终于有机会去了庐山,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直奔苏轼题诗的西林壁。一路上只见那高峰、林木、幽谷、山涧、小溪,还有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在云雾的变幻无常下透露出一幅幅神秘的色彩。听着悦耳的溪水声,漫步在山路上,时而上时而下,不一会就来到了石门涧。导游说,苏轼当年就是在这儿题了那首著名的人生哲理诗。我努力的去寻找,沿着古人的足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的山峰、幽谷,山涧、瀑布、小溪,想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出苏轼是怎样用庐山的诗来探究人生的真面目的。可当我身陷其中,才发现视野有限,所看见庐山的美都是比较片面,局限的。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所处环境、地位不同,看问题也不同,为人处事就会千差万别一样。想要全面就必须走出局限自己的狭小空间,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理解,摆脱主观成见。
这次去庐山由于时间有限只待了半天,没有时间去感受一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激情澎湃。下次有机会再约庐山。
(水表检定中心 朱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