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奶奶”是我的婆婆,跟着孩子们叫习惯了,也就称呼为“奶奶”了。奶奶有个印有“囍”字的木箱子,印象中老家拆迁,奶奶就只带了这个木箱子到新家,奶奶说这是结婚时候的陪嫁。箱子不大,木质结构,伴着岁月脚印,红色油漆有些许褪色,锁扣也已经脱落。
接完孩子回家,吃完晚饭,老大突然兴致高涨地说:“妈妈,明天学校要练习编花绳,给我准备一根绳子带到学校”。“小事一桩,交给妈妈”,找了一圈以后,我发现回答草率了,竟然找不到一根合适的绳子可供编花绳,能找到的也就是两截一拉就断的细线。看了一下时间,想必超市也已经关门,老大有点不开心,闹起了情绪,因为这是老师交代的作业。老二小恩倒是脑子活络,她神秘兮兮地对老大说: “哥哥我有办法!”。她在奶奶的木箱子里翻找到了十几根长短粗细刚好的棉绳。我定神一看,恍然大悟,这是捆螃蟹的绳子,干净洁白,没有半点异味,被奶奶卷成了一小捆一小捆。以前我总是对奶奶收拾这些无关紧要物件儿的行为不理解,觉得总是一些累赘,终究是不会用上。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个箱子,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窥探的人,但孩子们似乎对箱子充满了兴趣。小恩大叫起来:“妈妈妈妈,这个不是爸爸的那个手套嘛。”一只棕黄色的麂皮手套,因为另一只早已丢失,印象中这一只一年前就应该躺在垃圾站的某个角落,奶奶终究还是没有丢掉它。我拿起手套仔细端详,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收藏”的理由。当看到手套护腕的地方,那颗金属暗扣处变成了一个小洞,它被摘了。我再一次恍然大悟,奶奶年轻的时候做过裁缝,小恩的那件羽绒服纽扣掉了,应该就是奶奶用的这颗暗扣给换上的。我跑回了房间,找到那件衣服,果然一点没错。孩子们还想继续翻腾着,被我制止了。
孩子们都睡去了,我仍在想着这个箱子。奶奶留着这个箱子也许是对青春的挂念,也许就是单纯的用来装一些物件儿,深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教会我们小辈要如何持家。第二天早上,我对孩子们说,在学校里老师教诲你们勤俭节约,在家里你们要以奶奶为榜样!孩子们说,奶奶的百宝箱就是勤俭节约。
从此“奶奶”的百宝箱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
(采购部 褚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