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汽蚀现象的危害和防止措施有哪些?
离心泵吸入的液体从泵的吸入口流到叶片进口,开始提高能量前,会因为进入叶轮后的流通面积变小而流速增加,并且流速不均匀,再加上流阻的损失,故压力会下降,若此时水的压力降到饱和蒸汽压力以下,水就会汽化,原本溶于水的气体也会逸出,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会随水流流入高压区,其中蒸汽会迅速凝结,气体也会重新溶入水中,从而形成局部真空,这时候周围的水会以极大的速度冲向真空中心,互相撞击而产生极高的压力,引起高频的振动和噪音,导致泵的扬程流量以及效率都会下降,严重时会产生吸入中断,这种现象就是汽蚀现象。
汽蚀现象对水泵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当产生汽蚀现象时,泵壳及叶轮的金属受到高频高压的液击,会导致疲劳损坏。同时水中逸出的部分气体也会借助蒸汽凝结时的放热,对金属产生化学腐蚀。在这种双重作用下,离心泵的泵壳,叶轮的边缘及根部都会产生很多麻点和蜂窝状的破坏。
为了防止汽蚀现象对水泵的破坏,一般采用的措施会从三方面来考虑。其一是尽量提高水泵的有效汽蚀余量,比如增加泵进口的吸入高度,尽量减少吸入管路的阻力,避免吸入温度过高的液体;其二是改进叶轮入口的几何形状,增大叶轮进口直径和叶片进口的宽度等;其三是采用强度和硬度比较高,韧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抗汽蚀材料,提高通流表面的光洁度。
以上是关于离心泵汽蚀现象的危害及其防止措施的一些介绍,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次供水设备服务中心 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