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有偏展示的酷炫大屏,有偏应用的数据分析平台,还有更深层次的带有逻辑算法的AI……于是,在这个体系当中,也就分成了图形图像层面的“壳”,还有运维应用的“核”。
“壳”是展示层,在智慧水务发展之前,我们的展示从模拟屏幕、到LCD屏幕、再到LED屏幕,展示效果越来越好。从早期电脑的第二个屏幕,到相关平台搭建后的输出展示,内容也是越来越丰富,直到我们的调度人员在调度大屏上去分析决策的时候,这个外壳的功能也得到了升华。
“核”是智慧水务的数据、逻辑、算法,同样的数据,不同的逻辑,不一样的算法,最终输出的结果也不同,转化应用的效率、效果也不同。简单举例:数据库实时收集了管网的压力数据,按照压力监测点大幅度下降便可能发生爆管的逻辑,我们对所有数据都按相同的数字作为最低限值报警。那么按照计算机的逻辑算法,它只会对出现最低限值的压力点进行报警输出。这对计算机的算力要求虽然并不高,但简单的划分肯定会对管网异常事件的及时发现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对不同压力点的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报警值。如果引入AI技术,那么AI会根据历史值、天气状况、工作日、水损压降、大用户用水等等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自主判断有无异常。这只是AI算法在调度方面的应用,其在控制漏损、管网建设、工程建设方面同样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
所以说,智慧水务应该以“核”为基础,用“壳”来输出,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孵化出智慧水务的先进成果。
(调度中心 邱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