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GIS组这几个月,从最初面对海量管线数据时的茫然,到现在能独立完成外业测绘与系统更新,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地下脉络守护者”这句话的分量。
从图纸到现实的震撼
第一次跟着同事到现场核对老旧管网时,发现多年前的GIS图纸与实地有一些偏差。烈日下举着定位仪反复校对,拿着鹤嘴锄反复挖掘,也许是一个数字的错误,就会导致这片区域的图纸成为一张白纸。突然理解了GIS数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意义——我们修正的不仅是坐标点,更是整个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在数字与泥土间成长
这几个月让我养成了“双重工作习惯”,外业时背着GIS穿越草丛水沟,回到办公室则化身“数据医生”,在系统里修复错误,看着系统里的管线网络从断裂到贯通,竟有种拼好城市拼图的成就感。
重新认识水务人的温度
曾以为GIS工作只是冷冰冰的数据处理,直到参与到冬季抗寒抢修任务中,通过GIS实时生成管网高程模型供抢险队决策,帮助实现快速抢修。我才深切感受到每条管线数据背后,都连着千家万户的水龙头。众人拧成一股绳,合力完成一项项抢修任务,城市水脉涌动之下,藏着供水人的“热辣滚烫”。
如今,我依然会因不熟悉非开挖管线探测技术而焦虑,也曾在处理数据时犯过坐标转换错误。但这些不足正推动我每天多学一点,午休时研究管网模型,下班后整理常见管材埋深规范。特别感谢“老带新”实战培训,还有同事不厌其烦解答我的“小白问题”。未来希望能在三维管网建模方向深入钻研,让我们的电子地图不仅能精准定位管道,更能预判风险、守护城市水流不息。
(管网部 任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