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谈不上水深火热也配不上红红火火,日子在平淡和真实间游走,转身、回头、前行,茫然仓促的同时却也渐渐开始懂了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远在昆明的朋友对自己的2012年做了个总结:后悔没恋爱,有种悲剧叫第三,丢了6个手机,年终奖变赔偿金。乍一读觉得诙谐幽默,但过得好与不好旁观者却难以感受。从来没仔细规划过自己的人生,亦没对过去的二十几个年头好好地做个总结,总觉得对自己太不负责,所有的事情尽让它顺其自然。
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中再到大学,甚至毕业后的两年,只要事态能顺其自然发生的,我就不做努力,欢颜、失落似乎就随了它。即使遇上大考、小考亦或别人认为攸关命运的事情,也便随着逐流看书、准备,但从没有过为了一件事拼到头破血流、竭尽全力的时候,以致学生时代被批斗的次数远远大于被表扬的次数,甚至让某些老师都很无语。至今,还记得高中物理老师形容我的物理成绩:就像抛物线,150分的试卷,130多能考,60多也敢考,我不找你,你也从不主动找我。对此他很无语,我很无奈。高考的时候,物理成绩甚至跌到抛物线的最低点,看着其他科的分数,再看看这一门,着实让我肉疼。像我这样的也许会成为典型,在下一届甚至是下下届被物理老师教过的班级中流传。
我一直觉得80后是迷茫的群体,高考时赶上改革,填志愿时稀里糊涂,上个大学赶上扩招,大学毕业赶上就业难,想买房赶上高房价,什么白富美、高富帅、屌丝.....这些个玩意开始成为衡量人的标准。唯一庆幸的是网络发达了,隐藏的再深,潜水潜的再好,也会被人肉也能有憋死的一天,所以“表叔”下岗了,“房姐”进去了。从这些事情上充分肯定了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跟风是“良好”的开端还是“不好”的前兆,80后也是现实的群体,没房没车没学历不嫁,开始的开始了,萌芽了的最终以不合适结束,纠结啊,到底是坚持原则还是放低标准?朋友的老妈在朋友众多相亲无果的状态下说:你们这一代啊,结个婚找个对象就想什么都有,我们那会结个婚有什么啊,现在不是照样什么都有了吗。谁都有道理,只是时代变了。
白岩松说:“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羡慕上一代人的青春,看着下一代人的遇到的挣扎,就像大学军训学姐学哥们看着一个个被晒的面色通红的我们窃笑不已,我们看着学弟学妹们军训惨兮兮的模样也偷偷乐着,其实笑归笑,心底里还是极想再经历这么一场军训,哪怕被晒成包公就算挨训也愿意。也许我们的青春过了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谁能一辈子顺风顺水,来什么就接招呗。
(管网部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