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钱钟书文章的一个标题。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便被深深吸引,无关乎其他,只为这美好而又寂寞的心境。
回忆像一支笔,没有颜色却有着清晰的字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它越来越灰。仍记得很久以前为了纪念张国荣而作的那首歌——《折子戏》。“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凤冠霞衣、油彩眉目,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是的,弦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生死别离,他们上演的不是自己,剧中的欢乐喜悲,最终免不了曲终人散。
拾起那片留下的记忆,日子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走过,我们的日子依然鲜活,因为,总要一种回忆让我们感动。在人生这一宽阔的大舞台上,我们上演的是属于自我的折子戏。白岩松说:“别问人生是什么,生命就是如此离奇。面对人生的诸多可能,我们只能像歌者唱的那样:让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个漂流。”我们虽是看客,看着别人在舞台上演绎各样的生命故事,却不会总是一味地鼓掌叹息,毕竟自己也是个演员,也在自己的生命舞台上翻滚与挣扎。有些生命的故事是相通的,而有些又太过不同,但正是在这很多的不同之中,我们明白了生命的万千可能。
先把人生看透了,活着才有希望。我们生活在奔跑的时代。可是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当了第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寒凉,这样一来,就将永远向前。可是生命的每个阶段,第一的诱惑总在眼前,于是,生命就变成了苦役。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章,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在那长长地人生路上,追求更好强过追求最好。生命需要一种残缺不全的美丽。正是多了一份残缺,一份不完整,我们在人生之路上行进的时候才能多了一些牵挂。牵挂多了才能留恋,才能一步一回头,才能体味与感动,免了一路向前奔波的无助与枯燥。回头的次数多了,记忆便马不停蹄地奔涌而至。只要我们记得,没有一件事会真正的过去。
早先读三毛的《雨季不在来》,一直很喜欢其中的一段话“我想一个人的过去,就像圣经上雅各的天梯一样,踏上一步绝不能升到天国去。而人生的过程也是如此,总是要一格一格地爬着梯子,才能到了某种高度,在那个高度上,满江风月,青山绿水,尽在眼前。这种境界心情与踏上第一步梯子而不知上面将是什么情形的迷惘惶惑是很不相同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遗忘与回忆中缓缓前行。
不论昨天有多么不堪,回首时都是一段难舍的情。那么美好的日子,那些浸染了时间印痕的画面将永远占据着我们记忆最珍贵的地方。我们都是自己历史的记载者与承受者。每当我们回忆时,不就是在自我播放一部无声电影吗,只不过在这场影片中我们是最中心的导演,最直接的演员,最易感动的观众。我们可能被自己感动的热泪盈眶,因为亲身经历,所以自知其中滋味。
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所走的只是边上。一个无际的大天地,我们就这样,向前走,不管是大步,还是小步,只要向前。慢慢地靠近中心,那里或许上演的是不同于人生边上的戏剧。人生就像一出折子戏,没有开始,没有结局。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
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的生命里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
在剧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欢乐悲喜
如果人间失去多彩的面具
是不是也会有人去留恋去惋惜
……
大红的幔布闭上了,这出折子戏。
(宿迁耿车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