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父亲想换手机,于是给他买了部大屏的智能机。父亲说他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恐怕不会用,也学不会。我满口保证教会他,因为在我看来,很容易就能学会的,可事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发短信就教了三天,通常我晚上教的,到第二天早上就忘了,早上教的到下午就忘了。就在这反复的过程中,我的耐心渐渐消失,变得不耐烦起来,语气也不是很好。“不是才教过你嘛”、“你怎么又忘了”这种话也常常挂在嘴边。弄的父亲都有点不好意思再问我了。
与之不同的是,我对宝宝却十分的有耐心。家里的宝宝,一点点的事情也要问个不停,每次我都耐着性子给他解释、教他。我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平时父亲喜欢下象棋,我在他手机里装了象棋游戏,装上之后直接打开给他玩。可他关掉之后就不知道在哪里找了,而且这个怎么找的问题,我前一天才教过他。当他又问我在哪里找的时候,我不耐烦的说:“不是才教过你吗?宝宝都能找到”。宝宝听到之后,把手机拿到手里,两三下就打开了。我开玩笑的说:“三岁半的宝宝都能找到,我还没教过他呢”。父亲尴尬的挠挠头。也就是这句玩笑话,让父亲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都没再问我关于手机的事。这时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态度。
人老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反应慢,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人家常说“老小孩”,老年人就像孩子,也渴望被关注,被关心。而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里,人们更多的是把心思用到了“小”身上,认为那是我们的希望,所以把最好的都给了“小”,却忽略了“老”。通常我们对待老人,觉得“赡养”就够了,就是停留经济和物质层面上,却忽略了精神层面。
现在,父亲终于学会了用那个手机,是我和宝宝一起教的他。每天早上我一起床,他就跟新闻播报员一样,说他早上看到的新闻。晚上,他经常在网上跟别人下棋。我还发现,他还会跟着手机唱邓丽君的歌。现在父亲开心多了,所以,我们真的应该对老人好一点,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
(调度中心 邱石磊)
第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