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系列二《二规教言论》

 新闻资讯     |      2016-11-09 18:02:48

上回书说道智慧和稳重,假如把人比做树,完美的相是树根深、枝繁叶茂、花果芬芳。人格贤善的行为有哪些标准呢:智慧和稳重是树根,有愧不放逸是树干,正直、誓言坚定是树枝,知恩利他是树叶,信心是花,发放布施是果。

这回接着说树干:有愧和不放逸。

什么叫有愧?就是面对下等恶劣诸事的时候,心里是极度忧愁厌烦的。反之就是心里从来没有愧疚感,好歹不分。

比如,对自己的外表从不讲究,衣服上沾染污物无所谓,当众裸露也无所谓,这是不知愧的行为,是无愧。

在品行方面,假如对利济自己的恩人不知回报,对作害自己的仇人不加追踪、做人没有标准和原则,行事棱模两可,对父母、师长、朋友的指导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是无愧。

喜欢结交恶友,只爱欢讨论无聊的话题,对种种恶劣行为趋之若鹜,吃喝嫖赌还洋洋自得,对别人的箴言劝解全无兴趣,对良好品行没有一点触动,以品德下劣为荣,是无愧。

对别人委托的事情不慎重,随便张扬别人的秘密隐私,让信赖自己的人心灰意冷,是无愧。

衣服脏了可洗白,但是如果内心少惭无愧,语言行为上一定也是颠倒散漫的,那就基本上与贤、善划清界线了。

啥是不放逸呢?所谓不放逸就是自护身心,郑重谨慎。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小孩子需要在学习与娱乐中进行取舍的时候,他能做出正确取舍,先学习,后娱乐,而不会一味沉缅娱乐不自拔,这是不放逸。不放逸很好理解,就是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多去做应该做的,而不是去做喜欢做的。反之,就是放荡不羁了,放逸具体有哪些体现?在本书中一一列举了如下行为:

诡计多端假精灵、少闻浅学无智者、急躁从事如涌潮、随心所欲乱身心、不擅掌管自财食、任诸怨敌恣意行、众前坦露自本性、身语行为不约束、性情孤僻不合群,这些都属于放逸之范围,这么一对照真的很震惊,原来自己平常有这么多放逸行为。

无愧和放逸的害处有哪些呢?如同人危居悬崖上,随时都会跌入深渊,遇到种种困境和诱惑时,内心毫无主见,为人浅薄,把别人的讥笑当成是赞颂。在书中也说到,无愧和放逸的人特别愚痴浅学,自从出生至衰亡,就如同一日的经历,一生碌碌无作为。一个人即使聪明、胸怀宽广,但是如果性情疏懒行为放逸,终将还是诸事无成,更遑论有所成就了。

假如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品格,很简单,与《二规》的内容对照一下,就如同物品过秤,轻重立显。我的感悟是,最难的其实并不是对照自己的言行去纠正,而是自以为是,根本不去反观内心,自我感觉良好完美,这其实才是最根本的缺乏智慧稳重的放逸表现了吧。

   (人力资源部 吴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