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在2016云栖大会上,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一项计划,将安装一个人工智能中枢——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城市大脑的内核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最终进化成为能够治理城市的超级人工智能。该项目的第一步,是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由此产生的大量数据汇集到城市大脑中,由人工智能设计出合理的决策方案。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不是取代人类,而是替我们解决那些庞大数据的分析工作,最终,还是要靠人类来对人工智能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估。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日,“宿迁公安微警务”也出了一条新闻,众多媒体关注宿迁,纷纷报道《宿迁利用大数据思维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度》的文章。介绍了宿迁市公安局以大数据系统为依据,优化警力资源配备,通过数据主导警务决策、引领警务实战,更可以较好的解决交通拥堵,精准投放警力,服务人民群众。
通过两条新闻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警务系统,它们所要靠的都是大数据。有技术专家指出,人类正在由IT(计算机)时代步入DT(数据)时代。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堆繁杂的数据,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大数据也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第一个新闻中提到,城市大脑第一步是将供水等基础设施数据化,我们目前的水平是将原水泵站、净水厂、增压泵站、管网压力这些供水环节上节点数据化,侧重于供给一方。我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相关设备的普及化,在用户端收集数据也成为可能,甚至以后我们也能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来辅助我们进行供水调度决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工作。
回归现实,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我们已经有了大量的数据汇集到调度中心,我们没有人工智能帮我们分析,但我们可以运用各种软件工具,包括我们的经验,通过分析,找出规律,来实现优化供水调度。
(调度中心 邱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