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看到京剧泰斗传记书丛《梅兰芳传》,纯属巧合的情况下看了一部分,因我对戏剧一无所知,更不是戏迷、票友,所以领会不了京剧的精髓,但好奇心驱使我专门找了梅兰芳先生的成名作品《贵妃醉酒》,认真看完,便被深深地吸引了。
厚重的大幕一拉,锣鼓声越来越紧,至密紧处,只听娇滴滴的一声“呀……”,响彻云宵般的穿透锣鼓声,钻进观众的心里,杨贵妃出场了!锣鼓一声一声,慢至心跳的节奏都要跟着掉下去了,但又不失节奏韵律,以为要停了下去之际,又一声提上来。隔着具有时代感的屏幕,只见杨贵妃身着红黄相间锈团凤镶边女蟒,白色绣花马面裙子,风华绝代,摇曳而行,粉面含春,媚眼如丝,踩着锣鼓点一步一步于台前站定,方一亮相,台下已然叫好,行语“碰彩头”。搁往年,堂社里开场,必定座无虚席,角儿亮相便靠着叫好声,一句唱的比一句亮、一句唱的比一句好。名角开场门票提前三天便售空,这就是“角儿”。
这《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讲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约定在百花亭设宴赏花饮酒,杨贵妃提早布置,备齐御筵候驾,久候皇撵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遣人打听方知唐玄宗宿于东宫梅妃处,遂懊恼,不得排遣,寄情于杯盏之间,酒入愁肠,却不知愁更愁,唯有一杯接一杯,醉罢才归。
只见她步履微颤,摇摆之间脚底软而不见凌乱,衣衫摇曳,面若桃花,把酒之间,娇态百媚。置杯、赏花、下腰、娇嗔,纯熟的技艺演绎的是独守寂寞的又一伤心人儿。华丽的衣冠头饰,饕餮美食又哪能敌得过无边寂寞,“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落在广寒宫,啊,广寒宫。”
如果说如今的歌手,还能靠机遇展露头角成为“明星”,那“角儿”绝对不是靠机遇,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是每天必须要练的,户外喊嗓、练念白、关起大门来练吊嗓,不动烟酒、严格的自律,名气与实力相并存,几十年如一日,要是武行,那更不是一句辛苦可以道出戏人的从业艰辛。坚持的人让人心生敬意。一句一句的词、一个一个的调,口口相传,认真的让人钦佩。
锣鼓又起,锣鼓灭,帷幕缓缓合上,一曲终,观众散,徒剩一地狼藉,若盛况再现,连加三场,演员就靠观众这热情得以在梨园立身。“角儿”一但“倒仓”即“倒嗓”,再上场的可能性很小,顶出名的“角儿”也有沦为“包衣”打杂之流的。可是站在台上,定然使尽浑身解数,这便是职业操守。
戏剧大舞台,舞台小人生,戏德就是人德,马虎不得。
(水检公司 祁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