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台儿庄

 新闻资讯     |      2017-04-26 11:53:14

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台儿庄大捷”与“碾庄战役”的故事(爷爷在“碾庄战役”曾被抓去做抬担架的壮丁)。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位于枣庄南部,地处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驻地)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特别是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血战台儿庄》更是让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于一日,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向往已久的“红色之旅”。

通往古城,有两条交通通道,汽车和画舫。我们选择水路,排队坐上画舫,飘在水上,那种感觉就是:舟在水上漂,人在画中游,怎么都想象不出自己是在北国的小镇。说真的,这儿的水要比北京颐和园的慈禧水道清澈的多,清澈的水让人也感觉心情气爽的。十几分钟,下船上岸,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城堡上乾隆皇帝亲笔御书的:“天下第一庄”。

去之前,上网搜了关于台儿庄古镇的“旅游攻略”感觉与想象中有很大差异,许我知识浅薄,对台儿庄只是片面的了解。其实台儿庄历史文化深厚,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清代《峄县志》记载:“台()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国朝高宗(乾隆皇帝)赐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

修缮后的台儿庄古城又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这个只有两平方公里的小镇,她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遗存,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大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是几代台儿庄人民的梦想。古河道,古码头,一座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的中华古水城,台儿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键战役的遗址景点。台儿庄保存了明清时期的经典建筑,有着许多传统的寺庙、水道和博物馆。她将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客家建筑等八大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建设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繁荣街,以欧式建筑为主的工字街,以水乡建筑为主的水街、水巷。从门洞穿过右拐就是步云桥,网搜了一段资料如下: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大帝沿京杭大运河南巡途径台儿庄。峄县李克敬,当时正在滕县讲学,听到康熙已到台儿庄,便连夜赶赴台儿庄,向康熙皇帝献认《雅颂八章》。据文献记载,许多文人把自己的颂诗摆在马公桥上,乾隆从众多诗赋中,钦定李克敬的《雅颂八章》第一。翌年乡试,李克敬获山东第一,后赴京会试,高中进士。不久就有人说,李克敬是在这座桥上平步青云的,于是马公桥改名为步云桥。桥上至今尚存的楹联“梯级可谐欣捷步,云程有路喜先登。”说的就是这件事。)

来到步云桥的游客,都对这副楹联情有独钟,纷纷拿出相机拍照,沿着桥面上的石级抬脚而上,无不为美轮美奂的石雕艺术而叹为观止。桥面中央雕刻的大理石图卷,丰满了故事,凸显了内涵,使人过目不忘,记忆犹新,既有历史故事丰厚沉积,更有时代精神的丰富体现。

城内最亮丽的景点就是:水道繁多,宽窄不一。涓涓细流从门前屋后流过,水清澈见底。时有小鱼游过,水道与后面的的小河相连最后汇入运河。

台儿庄特色小吃种类多,味道好。有张家狗肉、马家牛肉、冯家驴肉、赵家烧鸡、黄花牛肉面、老鳖汤、辣子鸡、羊肉汤、糁、菜煎饼等。菜煎饼是那最有名的小吃,很多游客手里都拿着一块菜煎饼在津津有味的品尝着。其实山东的煎饼和我们宿迁的味道差不多,就连工艺也是一样,因此,我们只买了其他的小吃。

顺着人流我们沿街向东而去,街道两边都是一些卖旅游东西的店铺。看了一些民俗表演(抬花轿、舞龙)后,又到了抗日军事体验馆,由于不喜欢那种体验,因此也没进去。顺着人流走进了“中兴门”这是一条街(两边的建筑保留着民国初期的风格)很有民国时期大上海的感觉。那些银行、邮局等一些部门,里外的建筑布局都是原来的风格。

随后又游览了谢家镖局。让我印象最深的应是台儿庄的酒吧和旅馆的名字,起的都很有诗意:“西风瘦马酒吧”、“四月天客栈”等都有着“西塘”的浪漫,看了这些名字,都让你有去消费的悸动。

这次台儿庄之行,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有着乌镇的古朴,西塘的浪漫,民国时大上海的旖旎,还有着革命老区的刚毅,集南北水乡之精华。到了台儿庄可以不再去江南的小镇了,她全面地诠释了水乡小镇的美,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旅游胜地。

(稽查部 王胜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