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端午节被正式列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过节的气氛比以前更会浓郁些,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更愿找寻一种亲情的释放,总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才发现亲情是如此的珍贵。每一个节日的产生,人们也总是在纪念的同时,提醒着世人应该珍惜着什么,几千年过去了,屈原的精神仍为人们所传颂。
再有几天就到端午节了,街上卖粽子的多了起来,超市里各式各样的粽子也摆满了橱柜,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层层淡淡的粽叶香,满大街小巷里也飘着粽子清清甜甜的香,这一切好象都在不停的向人们传递情感的信息。爱,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作为儿女,要在节日里看望父母;作为父母,需要在节日里满足孩子;作为朋友,需要在节日里叙叙旧情;作为同事,需要在举杯中传递着关心。平常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整日奔波忙碌,只在到了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才会想起亲人和朋友。
儿时的端午里,回忆里只是吃粽子的快乐和残留在嘴边的粽香,妈妈不会包粽子,每年到了端午,奶奶总是带着那些新鲜的裹着清香的苇叶来到我家,泡好糯米,备好馅料,开始给我们包粽子。先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再填进糯米和馅料,长长的粽叶在她手中几绕几绕就成了尖尖的粽子。打结时,奶奶一手握住粽子,另一只手把绳子在粽子上缠上几圈。她偏着头用牙齿咬住绳头,再用手把绳子绕上几下,一个粽子就被系得牢牢的了。奶奶的粽子花样也很多,有蜜枣的、花生米的、腊肉的……为了方便我们挑选喜爱的口味,奶奶总会将不同馅料的粽子做上不同的记号,有的打活结,有的打死结,有的用棉绳系,有的用蒲草系,下锅前她又把不同口味的分别系成几捆……现在成家了,每年的粽子是婆婆给我们包的,因为老公和儿子喜欢吃甜的,而我却喜欢吃鲜肉粽,所以婆婆也总是用不同的记号来隔开。我也曾跟着婆婆学过包粽子,可是,每回都得婆婆返工,因为我包的粽自总是松松垮垮要散开的样子,婆婆说那样不行,一煮一压就开了,里面的全漏了,包的太紧了,吃起来又太硬,好像没熟一样,不好吃,呵呵,也许对于我这个笨女人,要学会包粽子真的不简单……
有时候总觉的我们过节是一次情感的沐浴,是一次灵魂的净化,短暂的日子,我们会拾起曾经随意抛洒在空中的东西——阳光、空气、亲情、回忆。就像这端午节, 每一个粽子都是爱的包裹,值得我们用一生慢慢品味。淡淡粽叶香,浓浓人间情,这是端午节特有的节日味道。愿所有的朋友们能在粽香中享受节日的快乐,在快乐中传递着人间的真情!
(制水部 叶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