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降低给水厂出水浊度的措施

 新闻资讯     |      2017-11-15 21:35:5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水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颁布与实施,对水厂的出水浊度做出了新的规定,这就对供水企业的生产运营、水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出厂水水质,降低出厂水浊度是目前供水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加强混凝。有些水厂由于吸水泵房的进水量波动幅度较大,造成混合效果达不到要求,矾花较轻,使得沉淀后水的浊度无法达到要求。因此,采取有效的混凝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絮凝池的进水增加一个混合器,以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其次,还可以调整絮凝池上不锈钢网格,优化混合速度梯度,增强絮凝效果。

完善沉淀。沉淀处理是整个水厂浊度处理工艺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为了使沉淀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可以以下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控制出水时流速,使之平稳。由于进水的流量及水质变化较大,使得沉淀后出水浊度变化明显。为使出水均衡,可在清水区均匀的设置一些不锈钢指型集水槽,保持集水孔中心标高与原方孔相同并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集水槽前后的浊度差;其次,沉淀池内的污泥要及时排除。由于斜管沉淀池存在许多的排泥盲区,当底泥较多时,水流冲击底泥,使得矾花上扬,影响出水浊度。因此可以在相应的死角位置增加小型的排泥设备辅助排泥。

改进过滤系统。对于大多数地面水处理来说,过滤是消毒工艺前的关键性处理手段,对保证出水水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降低滤后水的浊度对出产水浊度的降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优化滤料的级配,它决定了过滤的效果。其次,对反冲洗系统进行必要的改进,反冲洗效果的好坏决定后期过滤的效果。同时,要减少初滤水对滤后水浊度的干扰。滤池在反冲洗过后的初滤水的浊度往往比较高,如果直接进入清水池,会对滤后水的浊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在每格滤池上增加初滤水排放阀,减小初滤水对滤后水浊度的影响。

水厂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加强生产管理,制定完善的巡视制度,加大对运行的关键部位的监测力度,及时准确的对生产进行干预,方可有效的保证出水浊度。

(技术部 皮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