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思

 新闻资讯     |      2018-04-18 15:56:15

一家挨一家,一摊连一摊。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花束、灯笼、摇钱树……品种繁多,这是近一个月以来,我们经常见到的场景。是花市?是花展?不,都不是,那是经营清明吊子的小摊。远观鲜艳夺目,近看设计美观,做工精细,实有以假乱真的效果。

随着有法定清明节假以来,插青的风气越来越浓了,商家们也抓住了商机,生产的清明祭奠品品种越来越多了,质量也越来越高了。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我们家也会加入清明上坟的队伍,带上“厚礼”去“看望”老公的爷爷。插上尽量多的“鲜花”、灯笼和摇钱树,让爷爷坟上的色彩鲜艳度不能次于他的“邻居们”。跪地,烧上纸钱和冥币,磕头,念叨我们对他的思念和祝福,祈求他的保佑。我们烧的纸钱过世的人真能收到吗?对亲人的祝福他能听到吗?其实只是人们心里的一种安慰和习俗吧!

我公公经常说一句话,养儿子就是为了过世了坟头能有个人烧纸,每次他这么一说都会被我制止,不是怕不吉利,我不信这些东西,可总归心里头不高兴。其实我好想对他说:现在,我多买点东西给您吃、穿、用,多陪您讲讲话,这才是真的,以后“送”再多也是假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对待长辈的态度应该是“生,事之以理;死,祭之以礼。”意思是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儿女要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儿女要按礼仪埋葬他们、祭奠他们,这就是孝道。而我个人认为,对健在的长辈尊敬更重要,更真实,家人健在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去世了做什么都是枉然……

(制水部  叶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