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自带5A级景区的LOGO,迎来每天上万人的游览量,到底有何绝美佳境?
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可想而知,其山脉群体的庞大与连绵。第一日,随着导游团,绕过盘山公路到达山脚,为一小时排队等候的中国强大人群震撼之后,再次震撼于黄山的高海拔。幸运的是艳阳天,有云海翻腾,有云中漏尖的山峰,有鸟雀穿梭。空气中难得的清新气息冲淡了城市的喧嚣,身在青山白云间,胸腔似乎得到前所未有的舒展,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情怀由然而生。一切都是灵动的。
好景不长,一阵小风吹来,云海在眼前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弥漫的大雾,视线在前进的道路上日渐模糊,直到伸手只见白白的五指。骤然山雨下来了。有雨伞的撑起一片天地,有雨衣的套满全身,仅仅几分钟的功夫,一切变得湿漉漉的,徒增低头认路的落汤鸡上万只。
“这山雨来得快,去的也快”,导游司空见惯地说道。
果不其然,雨具逐渐撤去,山色似乎更加苍翠,这时才抬起头看看身边被雨水滋润过的、说不上名称的青葱小树。挂着水珠,绿叶绿得发亮,石上的苔藓似乎也想一争绿意。
山脉就在青松间隙中露出了脸。云海不再翻腾,有一丝“静若处子”的娴静之美,似乎一场暴雨过后,大山安静了下来,以松树招手示意,似乎在说“请停下脚步,静心观赏——”。
缓步前行,穿过又一场雨中迷雾森林,登上当年《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围攻的“光明顶”,再次聚拢而来的云雾将“莲花台”遮挡住,朦胧中有一个大圆台伫立在眼前,却始终不见真身。停留在此十分钟,云雾似乎有意为之,渐渐浓重了起来,连“大圆台”的身影都消失在白茫茫一片中了。站在1846.8米的山顶,四处可见的只有流动着的云雾,想起一句诗句来——不识“黄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莫名地想念初登山时的蓝天,白云,和“才露尖尖角”的青山。
带着一丝遗憾,乘坐索道下山,穿过两层云雾才发觉早已攀登得很高了。沉浸在流动的云雾中还未散去,强烈的太阳光提醒已到山脚下,询问才得知——“今天没有雨”。
第二日,导游团改变路线:攀登齐云山。走上“登封桥”才晓得“齐云”二字的缘由,原来真是与白云齐平,而且是连山的齐平。山色依旧清秀,却少了几分苍翠;山路依旧蜿蜒,却多了几分平坦。九里十三亭,尽显人工雕琢的痕迹,只有500米的海拔,权当练练腿罢了。此时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正明白“五岳归来不见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正含义。
愿今生有幸,携心爱之人,再登黄山,共享盛世美景。
(皂河中心 贺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