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可以理解为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我们也应注意到,“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有前提的,即你磨刀的时间和你砍柴的目标之间,磨刀是符合时间效益的。设想如果砍柴的时间不是一天,而是半个小时,而磨刀的时间也要1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磨刀就未必是最佳选择了。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拿EXCLE为例,我们需要将A表中的部分数据填入到B表中,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直接手动填入、复制粘贴、利用引用函数。那我们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一般来说是数据量,同时也要看要求完成的时间。在时间充裕且数据量较大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函数来“磨刀”,并且可以为以后同样的工作带来便利。可如果是一次性的任务,并且设计函数的时间,与采用“笨办法”的时间相差无几的话,那我宁愿选择直接“砍柴”。
再往深了说,“磨刀”也是一种工具论和方法论,不可否认,工具对我们完成任务的重要性,人与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即是制造和使用工具。但对工具的狭隘认知也会让我们受到束缚,以至于有的人离了工具就不会干活了,看过电影《一出好戏》的应该对立面张艺兴有印象,他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以及对已有材料的利用,使岛上有了电。所以“磨刀”能“砍柴”,但提高“砍柴”效率却不能仅仅停留在“磨刀”上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才能更好的“砍柴”。
(调度中心 邱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