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游记

 新闻资讯     |      2019-04-18 09:15:36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春三月,出游正好。

这样的年纪,出不出游对我而言,已无所谓。只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带他出去开阔眼界,看看其它地方的风俗民情,才是出游的主要目的。

从小城一路向北,沿途的风光对我来说已不足为奇,但对孩子们来说,只要是换个地方总是欢呼雀跃的。

“哥哥!你看,这么多的鸟窝!“小家伙又惊又喜,差点将小手伸出窗外。

”哇,好想爬上去看看里面是什么鸟。“哥哥一边回应,一边力所能及地清点鸟窝的数量。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只是不屑一顾地闭眼假寐。是的,不得不承认,过了三十,随着年龄地增长,会对很多事物失去探寻的兴趣。

车程三个多小时到达沂蒙山景区,从山脚下远远地望去,只见郁郁葱葱,蜿蜒绵长,但感觉并不巍峨,心想:“爬上去,应该很简单。“

随着登山地开始,组团的一行十几人不知不觉间便分成了两队,一队三个年轻人带着三个孩子,另一队则老、中、青、幼皆有。跟我们随行的三个娃娃,最大的8周岁,最小的4.5周岁,一路上只要提到另一队,这三个娃娃便满嘴戏谑称:“他们那一帮老年人。“

行程大概1个小时左右,我已力不从心,但三个娃娃依旧干劲十足。

随着时间地推移,进入深山之中,沿途的风光也越来越秀丽,从上往下看:怪石嶙峋,乱木丛生,常年铺就的青石台阶蜿蜿蜒蜒地贯穿在山腹之中,台阶上络绎不绝的行人,似乎转个头便会产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感。

爬沂蒙山,不走玻璃栈道,跟到了洋河不品洋河酒是一样令人遗憾的。玻璃栈道横贯在两个山崖之间,周边较为空旷,深谷中的风在来回地盘旋,栈道上行人不断,耳边风声不断,尖叫声不断。我一手拉着小侄子,一手扶着栏杆,他一手紧紧地牵着我,一手蒙着眼,咱俩一对胆小鬼,互相支撑着,也不知是谁给谁的勇气,穿过透明的玻璃朝下,看着距离自己1100多米的地方,哪怕是一眼,都哆哆嗦嗦。反观我哥和嫂子带着我儿子和另一个小姑娘,如履平地般,还能腾出一只手自拍,真是佩服地五体投地。一遍到头,儿子居然对他舅舅说:舅舅,咱俩再去走一遍吧。他哥哥默不作声地看着他,我也望着他,不禁感慨:初生牛犊不怕虎!

此行最大的感触,除了爬山的过程还有当地质朴的民风。景区周边、山脚下,不管是吃食还是纪念品真得都是平民物价,合理公正。第二天回城的路上经过一集市,孩子们欢呼雀跃地非要赶集,下车后,找了个早餐铺,10元一碗的牛肉汤,半碗全是肉。吃完后,大人们允诺:每个孩子可以在集市上买一件心仪的物品。儿子挑的物品真是雷到了一行众人,买了铁耙子。哥哥朝他翻白眼:“弟弟,你是猪八戒转世嘛。”当然,4.5周岁的他是体会不出白眼的含义的,只是自顾自的拿着自己心仪的铁耙子,高高兴兴地随我们返程了。

(客服部  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