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考虑父母平日里带孩子的辛劳,我从外面买了些粽子,免去他们四下里打粽叶、泡糯米、裹粽子还有熬夜煮粽子的辛苦。
吃饭的时候老爸一边剥开粽叶一边咕哝着:“肉的?没有蜜枣的好吃。”我诧异的望着他,平时爱吃荤菜、吃薰肉也挑肥的吃的老爸会嫌弃肉粽子?
老妹私下里跟我说,原本他们老俩口计划着自己去陆塘河那附近打粽叶想自己包粽子来着。
老年人包粽子一方面是出于节俭,从外面买相对贵一些,而自己动手花钱少;再者现在都很忙碌,一家子围坐着包粽子也是难得的聊天时间。
挑两片洗净泡好的芦叶并排从叶子底部一弯曲卷成一个锥桶、挖两勺糯米放里面、填上自己爱吃的馅、再用糯米盖住填满,然后把叶子盖过来盖住糯米,把叶子沿着锥桶裹完,用棉线绕着粽腰紧紧扎上,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有手巧的例如俺妹,学一遍就可以出师;手拙的就比如我,觉得自己看会了,可一上手不是把芦叶弄裂开就是漏米。
等到煮粽子时,老妈升起小煤炉,放上我们家的大蒸锅,满满一锅的粽子,大火催开煮上那么一两个小时,糯米混合着芦叶的清香弥漫了整个房子。
小心翼翼地剥开粽叶,浓香四溢,里面裹住的是晶莹剔透的糯米也是家长里短和锅碗瓢盆的烟火气息,更是是一家子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浓浓亲情。
(采购部 王璐)